打破偏见:掏粪工的逐梦与坚守

打破偏见:掏粪工的逐梦与坚守

在城市的隐秘角落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每日与污秽相伴,用双手守护着城市的清洁与运转。28岁的潘浩男,便是其中的一员。他不仅继承了父母的衣钵,成为一名粪便清运工,更以独特的方式,为这个常被忽视的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尊严。

从影视编导到“掏粪工”的转身

2003年,年仅7岁的潘浩男,兴奋地趴在父亲开回安徽农村老家的黄色吸粪车上。那时的他,只看到家里拥有了一辆“大汽车”,却不理解“掏粪工”这份职业背后的意义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高中时期的潘浩男,每当被同学问起父母的工作,总是含糊其辞地回答“做点小工程”。可见,在他内心深处,对父母的职业有着一丝难以言说的羞涩。高中毕业后,潘浩男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,选择了影视编导专业。毕业后,他顺利踏入视频编导的工作领域。然而,工作后的他却发现“打工”的生活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自由。于是,怀揣着梦想的他,毅然走上创业之路,尝试开展艺考培训、创作短视频等项目。可惜的是,这些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,“干了三年倒闭了”,潘浩男回忆起这段经历,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。2021年,创业失败的潘浩男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入行成为一名“掏粪工”。当他向父亲提出这个想法时,父亲气得拍桌子,难以接受儿子放弃“体面”的工作,回来从事这份又脏又累清理化粪池的活。但潘浩男却有着自己的思考,他认为“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,我去做,就已经超越了90%以上的人”。2023年,亲弟弟因病去世,潘浩男看着父亲仿佛一夜之间老去,再次坚定地提出“入行”。这一次,父亲虽然嘴上说着“你干不长!”,但终究还是默许了他的选择。2023年3月15日,在宁波市慈溪县一个公寓楼的化粪池旁,潘浩男迎来了自己的正式上岗。他熟练地用铁钩撬开沉重的井盖,俯身贴近池口,拿起长柄的“搅屎棍”用力搅动着板结的污物。黏稠的粪水被泵管强力抽吸时,不可避免地溅到他的手臂和脸颊上。他只是轻轻甩甩手,便继续专注地操作着。这第一单,他赚了500元,也开启了他全新的职业生涯。

渴望尊严,打造掏粪界的“海底捞”

潘浩男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,每天都要与粪池打交道。2023年秋,在一个建筑工地的临时厕所拆除后,粪便、污水和纸巾在沟槽里板结成令人作呕的硬块。高压水枪冲击下,污物碎块裹挟着恶臭扑面而来,即使是早已习惯粪臭的潘浩男,也忍不住胃里翻江倒海,几乎当场呕吐。但他深知,这是工作的一部分,只能憋着气,加快工作速度。为了减少对他人的影响,潘浩男总是选择在清晨或晚上施工,尽量避开人群。然而,即便如此,他还是难以避免地遭受到周围人的异样目光和抱怨。在老旧小区作业时,一位路过的老奶奶捂着鼻子,远远地指着他斥责;在餐馆后巷清理隔油池时,洗碗的阿姨也隔着窗子大喊。面对这些,潘浩男心里虽憋着一股气,但他明白,金钱并不能直接换来尊严,他渴望的是一种真正的价值认同。一次深夜的紧急抢修,让潘浩男深刻体会到了职业的尊严。某小区一楼住户的主管道突然爆裂,污水倒灌,家里一片狼藉。凌晨接到电话后,潘浩男带着工人迅速赶到现场。污水裹挟着秽物漫过脚踝,他们在恶臭中连续奋战数小时。当管道恢复畅通,污水退去,户主紧握着他的手表示感谢。那一刻,潘浩男感受到了一种远超金钱的成就感。入行后的潘浩男,不仅在工作中直面污秽,在生活中也做出了一些改变。他把衣柜里的衣服分成两批,一批是干活时穿的,一批是不干活时穿的,而不干活时穿的衣服只有两套。“反正会被喷上粪,我觉得没有必要买好的。”他笑着说。但在对待客户方面,潘浩男却丝毫不敢懈怠。“我们无论到哪里,都会用高压水枪、水桶等打扫,清理得干干净净。”他深知,只有提供优质的服务,才能改变人们对掏粪工人的看法。潘浩男有着更大的抱负,他想做掏粪界的“海底捞”。他提出的服务准则简单而贴心:管道疏通不成功,分文不取;施工完毕,场地必须清理如初;主动为客户提供管道养护贴士。他还计划构建一个“驿站”式的行业平台,就像美团骑手有站点一样,在每个街道设立服务站,让客户不满意时能随时找到他们。他希望通过这些努力,建立一个明码标价、有质保、可追溯的标准化服务网络,重塑人们对管道疏通行业的看法。

记录日常,收获爱情与改变偏见

曾经,潘浩男对父亲的职业讳莫如深,而如今,他却勇敢地打开手机,记录下自己工作的全过程,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。视频中,常常能看到他掀开井盖,母亲在一旁举起手机录制,粪水喷溅时两人纷纷后退的场景。镜头里的他,脸上溅着污点,却笑得坦然,“丢人吗?我觉得挺自豪。”潘浩男决心打破这种职业羞耻感,他每天回家,都会故意在饭桌上大谈“掏粪经”,慢慢地,父母也开始理解和支持他的行为。潘父不仅默认儿子拍摄工作视频,甚至偶尔也会出现在镜头里。潘浩男在社交媒体个人账号的简介里写着“让掏粪被尊重”。他利用空闲时间,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工作日常,无论是被污物喷溅的狼狈,还是客户真诚的感谢,亦或是工歇时捧着盒饭的憨笑,都一一呈现在镜头里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还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。一位关注他很久的幼儿园教师,通过观看他的视频,被他的真诚和努力所打动。“从入行到现在,我的外表发生了变化,以前还显嫩,现在变得更加胖了,还黑了。她就是一直看我视频,看着看着看顺眼了。”潘浩男幸福地笑着说。潘浩男不仅自己记录工作,还教母亲和家里的工人拍摄,剪辑则由他自己完成。他坚持这样做的原因,是希望更多人能够改变对掏粪行业的偏见。他观察到,掏粪行业95%的从业者是四五十岁、仅有小学初中学历的人,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他一直在努力把同龄人拉入行。陆陆续续有人来找他“体验”这份工作,面对他们的担忧,潘浩男总是鼓励他们勇敢尝试。虽然有些人最终没能坚持下来,但也有一些人一两周就“入行”了。潘浩男表示,自己一个月最高可能有几万元收入。尽管工作辛苦,但他觉得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。他的父母在这个最底层的行业里默默耕耘了一辈子,为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如今,潘浩男选择沿着父母走过的路,结合他们的经验,开拓一条更宽广的道路。在潘浩男身上,我们看到了两种道路的交织。一条是父辈用汗水铺就的生存之路,一条是年轻一代试图重塑价值与尊严的梦想之途。他深知,真正要疏通的,不仅仅是城市的排污管道,更是职业之间根深蒂固的偏见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为这个被忽视的职业正名,让人们看到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价值。

未来,潘浩男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,他的努力或许会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并投身于这个下水道疏通行业,为城市的清洁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。而他所追求的职业尊严与价值认同,也有望在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下,成为现实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见证这个行业在潘浩男们的努力下,绽放新的光彩。

456831591.jpeg

分享 :
评论(0)